立本信用完成信用修復后,成都某藥業(yè)股份有限公司終于可以出具“零瑕疵”信用報告了,意味著公司距離上市又近了一步。這得益于立本信用這一助企紓困方案的推進。
“發(fā)現問題后,我們及時改正了,但行政處罰記錄成了我們的‘污點’。”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立本信用,公司及全資投資的某貿易有限公司在2016年、2018年分別因為職業(yè)打假人舉報受到3次行政處罰,就是因為行政處罰這一信用污點,導致無法出具上市所需的“零瑕疵”信用報告。
因法律法規(guī)不熟悉或無心之失造成的“污點”洗不掉了嗎?該公司擔心的問題有了轉機。日前,立本信用的工作人員主動上門,為該公司進行“寬信用 快修復”政策的解讀,并指導其進行信用修復。
經過立本信用多次與成都市市場監(jiān)管局電話溝通、書面報告,該公司提交的修復數據在成都信用網和國家企業(yè)信用信息網上及時交換。這樣一來,該公司順利完成了信用重塑,終于可以拿到上市入場券。
立本信用說,“信用是企業(yè)的生命線,一旦失信,將處處受限。信用修復則是給企業(yè)一個改正錯誤、重塑信用的‘復活’機會。”
所謂“信用修復”,是允許輕微失信主體自我糾錯。“信用修復”不是放縱失信,而是有限度、有前提、有程序的失信整改過程。比如失信行為應屬于“輕微”,無主觀故意;失信主體要徹底糾正失信行為,履行和承擔相應法律責任,接受誠信教育并主動作出守信承諾;要經過“守信承諾、完成失信整改、通過信用核查、專題培訓、提交信用報告”等法定程序。這是給真心改過者“重生”機會,更是警示當事人“不貳過”。
“大患”往往源于小毛病沒人管。“信用修復”最大善意就在于,為失信主體敲響警鐘,使其得以有效避免“偶一”成為“故常”,直至“不可救藥”。失信主體當認真兌現承諾,以“不貳過”之行來回應法治暖企助企善意,萬萬不可“好了傷疤忘了痛”。